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三不爱”的改革家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6

点击上面“齐说经史集”五个蓝字,关注本公号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上面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是王安石写的。

 

   1021年,就是整整1000年前,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 

 


1、招牌

 

临川才子闻名天下,王安石便是临川才子里最耀眼的那个,位列唐宋八大家,诗、词、文章均有建树,属于最顶级文学家之列。

 

他天姿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十几岁时,诗文便传到京城里,深受欧阳修等人的喜欢。

 

21岁时,进士及第;22岁时,入仕为官。

 

他前20多年的官场经历,主要是在华东一带当地方官,在基层做事。

 

他鲜明的风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成为了当时的

 

网红官员。

 

风格一,不注重吃穿,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 “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

 

风格二,不为做官,只为做事,肯办实事儿,深得百姓爱戴。

 

三嘛,他老婆曾主动帮他纳了一个妾。结果他倒贴了些银两,把那女子打发走了。这个后来为相十几年的人,终身与老婆一夫一妻,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他由此做地方官做出了名声,打出了招牌:

 

不爱官、不爱财、不爱色。

 

 

2、机会

 

他的良好名声,早早就传到了京城。以至于包括当时宰相文彦博、副宰相欧阳修在内的许多人,都在京中宣扬王安石,想破格提拔他当京官,入中枢。

 

但王安石说,我就是喜欢干地方工作。

 

这更让他名动朝野。

 

33岁时,王安石曾短暂入京担任“群牧司判官”一职。群牧司,是管全国养马的机构。群牧司判官一职,大概相当于孙悟空担任过的“弼马温”吧,工作清闲,收入丰厚,是个肥差。但当年孙大圣不屑于干这样的官,王安石更不愿干,坚持下放。36岁时,他被朝廷委任为常州知州。

 

他是不是真不爱官,这个不好判断。但他爱做事,是真的。

 

胸怀天下的他,一直想做大事。

 

37岁时,他便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但宋仁宗不喜欢他。

 

做大事需要等待机会。

 

直到宋神宗即位。北宋在承平100余年之后,官员冗余老化,军力疲弱,财政空虚,更要命的是,还强敌环绕……不变法改革也不行了!


于是,神宗便与名动天下、改革意愿强的王安石一拍即合。

 

1069年,王安石以副宰相的身份启动变法。第二年,他任正宰相,大权在握,全面推行变法。

 

这时他已49岁了。

 

 

3、变法

 

“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改革的内容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就不细说了,因为这好像是中学历史的必修课吧。

 

说过程和结果。

 

王安石的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财政,提高了军力,使当时整个国家的气象为之一振。

 

但,几乎所有真正的改革,难就难在,会招致保守派,还有既得利益者们的反对。


王安石的反对者几乎都是当时的名流,如司马光、苏东坡、刘述、刘琦、孙昌龄王子韶程颢陈襄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等,甚至连一直引荐他的欧阳修,也成了他的政敌。

 

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在变法时便不得不提拔、起用勇于任事、急于上进的官员。而事后证明,这些官员大多是有问题的,在品格上比王安石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正是由于这些变法派官员的躁进和私心,许多变法的好举措,在运行时也变成了恶法,导致朝野的反对声越来越大。王安石的坚定后台神宗皇帝,压力山大。

 

于是,53岁时,王安石被第一次罢相。

 

 

4、人心

 

为防人走政息,王安石被罢相后,竭力推荐自己变法最主要的副手之一吕惠卿上位,占据要津,以使变法继续。

 

但所谓人心难测就在于,吕惠卿这个王安石最倚重、最信任的副手,在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重新掌权,便借几个案件秘密构陷害王安石,

  

想要把王安石连根拔掉。

 

另一位重臣觉察到了吕惠卿的用意,向皇帝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  

 

下野一年后,王安石再次拜相。吕惠卿被外调为陈州知州。

 

但吕惠卿这种“窝里反”的行为,给变法派造成了严重分裂。王安石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新法推行越来越难。

 

最终,1085年,王安石变法因宋神宗去世而宣告结束。

 

此后千年,虽说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论各有不同,但对他的人品基本挑不出毛病。

 

因为,这位曾经的网红官员,实际上做了一辈子网红,


经受住了考验。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作有《维摩诘经注》、《金刚经注》、《楞严经解》、《华严经解》,对佛学的领悟已至高深之境界。

 

王安石去世后,他的政敌苏轼写道:

 

将以非常之大事,必生稀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此人堪称大先生

 

足迹所至,光彩顿生:传奇的苏东坡只属于大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